中国实体经济萧条原因?
我觉的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一是国际环境的恶化,欧美日等等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后都在紧缩银根,本国经济的萎缩又迫使它们加大出口力度(因为外贸是国家经济支柱之一)因此我国的外需大大增加。为了应对外需的猛增,国家只好大幅度增加相关产品的产量(最主要的是金属制品和电子产品),从而加剧了产能过剩的局面;
二是国内需求不足,老百姓手上的钱变少了,而房地产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又迅速膨胀了起来,房价水涨船高,老百姓为了买房拼命贷款,背上沉重的还贷包袱,消费能力极大下降,其他消费如汽车、旅游等也都明显不足;
三是金融体制的不完善,资本市场的发育不良,融资渠道单一,企业很难从资本市场得到他们所需要的资金,而银行信贷又受到信贷规模的控制,很多优秀的企业由于得不到资金的援助而衰败,或无力扩大再生产,这必然导致产能的过剩(因为企业的生产能力主要受市场需求的制约,而不是企业家的意志所能决定的);四是政府的宏观调控不力,货币政策工具选择错误,货币供应量的增幅没有跟上GDP的增长步伐,利率调整过慢,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不够敏感,宏观调控的时效性不佳。
1、政府管制成本过高,且体制上不允许民间进入关系国计民生的部门,比如能源、金融、电信、交通、市政和基础产业,政府垄断部门挤压了实体企业利润,迫使民间游资进入虚拟经济。
2、过度的出口导向的经济体制,挤压了本国实体经济发展空间,国内的消费潜力被长期忽视。
3、在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前提下,就业率没有同步增长,劳动力成本提高过快,制造业成本优势逐步丧失。
4、政府对收入分配体制干预失调,没有理顺分配体制次序。
5、政府与企业之间分配比例失调,企业缺乏再投入基础。另外,政府掌握社会分配资源,人为制造了不平等的市场博弈环境,缺乏对实体企业保护体制。
6、虚拟产业畸形发展、金融、地产等虚拟产业高歌猛进,不断吸引各种资源和要素的持续涌入,实体产业生存越来越艰难,不得不被兼并或者转产,进一步加剧了实体经济的生存危机。
7、实体经济“脱实向虚”有市场因素,也有政策问题。当前金融业与实体企业之间收入差距过大,导致实体经济领域的高端人才流失。
8、房地产作为“准公共品”出现了过度投资和投机炒作,房地产价格被持续拉升,导致制造业企业成本提高,“被迫”转产或者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