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时五行属什么?
子时,23-1点 属壬水 丑时,1-3点 属癸水 寅时,3-5点 属甲木 卯时,5-7点 属乙木 辰时,7-9点 属丙火 巳时,9-11点 属丁火 午时,11-13点 属戊土 未时,13-15点 属己土 申时,15-17点 属庚金 酉时,17-19点 属辛金 戌时,19-21点 属戊土 亥时,21-23点 属乙木 以上是根据《易经》推算的五行属性,比较准确,可供参考。但毕竟易学博大精深,推算过程比较复杂,个人水平也有限,因此存在一定误差也是正常的。 至于题主所说的食时,我查了一下资料,是古代一种计时单位,具体是说早晨五时至七时。
而在现代科学中,我们一般用“时”这个单位来指一天中的不同时段。比如上午、下午和晚上。如果一定要划分的话,可以把整个白天均分为三个时段,分别对应“时”、“辰”和“未”;而把整个夜晚划分为四个时段,分别对应“子”、“丑”、“寅”和“卯”。 用“时”这个单位来表示时间段,其对应的五行属性是可以追溯到的。在周易六爻预测中,就按照这一规律给每个时辰赋予五行属性。而中医理论中也认为,人体脏腑之气的运行与时间存在着特定的联系,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治疗疾病的手段(如针灸和中药方剂)。
所以题主所说的“食时”应该属于“辰”或者“未”这两个时段之一。如果按中医理论来说,应该属于“阳明”阶段,也就是下午一时至三时。这时太阳已经升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开始上升,大自然逐渐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个阶段五行属土,为阳盛阴微之时,故又称作“阳明”。 而古人将一天中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个时辰细分为“三十度”,每“一度”正好代表一个小时,也就是说一小时等于十二分之一天。其中,“寅”和“卯”两个时辰各占四十五分,其余十一个时辰各占三分之一。
用现在的话来形容,就是:当太阳到达最高点的时候,“戌”时刚刚开始,时间是九点钟。随后,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每过十分钟,就进入下一个时辰,一直持续到第二天的“卯”时为最终时刻。 所以楼主可以通过自己出生时间的阴阳五行,来进一步确定到底属于哪个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