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黄金在中国流行多久?
炒金之风最早盛行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香港,随后在东南亚及欧美等地区和国家兴起。目前在国内,炒金正逐步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民众投资需求的增加而日益盛行。 据相关统计表明,目前国内有接近7万家经营贵金属业务的公司或机构,而个人投资者人数更是达到数百万之多。不过,由于国内对于贵金属的投资尚未放开,因此这些交易大多是通过海外的交易平台来完成。
与内地市场相比,我国台湾地区的现货黄金市场则发展得较为成熟。根据台湾“中央社”报道,今年2月份全台黄金消费量达1.5万吨,创下历史新高;同期现货金价一度冲高至438元/克,也较此前创下的年内新高436元/克再度上涨。而在去年全年,台湾地区的现货黄金消费总量也达到了13.9吨,相当于每人人均购买近1.7千克的黄金。
据国际金银贸易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90%的银矿供应来自墨西哥和秘鲁,而中国则是墨西哥和秘鲁银矿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之一,由此可见中国在金银饰品领域的巨大购买力。
据中国黄金网报道,早在1994年,就已经在一些大城市的黄金饰品销售店铺中流行以旧金换新金业务。但由于1993年12月2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禁止非法买卖外汇的通告》(令第153号),以及随后1996年人行、外管局等部门对黄金的外贸、进出口业务加以控制,炒黄金业务几乎销声匿迹。当时中国黄金市场上,还有一部分黄金生产企业和首饰加工以及销售企业,为了规避市场风险,进行场外黄金业务交易,这种业务一般被称为场外黄金交易(Over—The—Counter),简称为OTC黄金业务。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中国黄金业开始启动黄金投资市场,其中就包括黄金交易型业务,即上海黄金交易所的现货交易业务,在中国部分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开始了交易型黄金业务。
炒黄金,又称黄金交易,是继炒股、炒汇、炒邮、炒房等之后的又一新型投资方式。其投资原理和股市相似,投资者只需对金价未来走势作出预测,而无需购买实物黄金,就可以进行交易,通过低买高卖的差价赚取利润,但风险也很大,需小心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