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可以吊铅笔?
现在的孩子真是辛苦。。
作为八十年代出生的90后,虽然也学琴、也练琴,但是和现代孩子们比真是幸福太多了! 我们学琴的时候没有钢琴老师,只有乐理老师和视唱练耳老师;上课就在教室,用教室里的电钢琴给我们上乐理知识、听力训练以及简单伴奏法(那时候还没有流行伴奏法这个术语)。
我们练琴不需要去琴房,家里有一台二手三角钢琴,周末妈妈会打开琴盖让我们练习。如果周末妈妈上班不在家,我们就不能练琴了。因为家里没人在,我们不敢私自打开琴盖。 到了初三中考阶段,由于学业压力增加,练琴时间大大缩短。
高中进入重点班,每天晚自习到9点,回家已经累得不想动,偶尔练一会儿,大部分时间用来复习功课。 大学考进音乐学院,有了专业钢琴教师,学习钢琴技巧和音乐理论。每周上两次课,更多时间是练琴。 毕业后工作,换了一座城,除了日常繁忙的工作之外,还要适应新的城市、新的环境、新的生活。但无论怎样忙碌,每天还是坚持练琴1小时。
工作后第二次恋爱,对方是钢琴教师。因为我们彼此都有本职工作,而且都在事业上升期,因此约定好等将来经济稳定再考虑组建家庭。为了陪伴未来的另一半,我放弃了职业画家(插画师)的梦想,转行为钢琴教师。从此每天下班之后,在异乡的城市里,有了属于自己的时光——在钢琴前坐下,把白天所有的烦忧都放下,安静地演奏自己喜欢的作品,直至夜深人静。
后来爱情来临,我们组建了温馨的小家。他不但不反对我还钢琴的爱好,而且为我能持续练琴提供了最好的条件。家里有一整面的书架,都是我收藏的钢琴教材;客厅有一架三角钢琴,卧室里也有一架立式钢琴。家里有两个阳台,其中一个全部用来摆放花草,另一个则被我用来布置琴棚。只要我不忙,随时可以在两架钢琴中任选一架弹琴。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能回到童年,我一定会在小时候勤奋一点练琴,多学一些曲目,多掌握一些技巧。 但世上没有后悔药。如今我已过了不学无术的年纪,反而觉得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当下最重要的事情中去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我现在弹钢琴,不仅仅是为了完成练习曲目的任务,而是真的喜欢!我会为自己弹奏一首喜欢的乐曲而沉浸在此情此景之中。比如,在春天,我可能会弹肖邦练习曲“夜莺”,感受春夜的静谧与美好;在夏天,我可能会弹海顿的“夏日最后一朵玫瑰”,享受夏日晚霞的绚丽多彩;在秋天,我可能弹莫扎特奏鸣曲第二乐章,体会秋叶飘落、微风轻拂的意境;在冬天,我可能会弹巴赫平均律第一首,回味雪花飞舞、冬日暖阳的瞬间。 我的生活并不丰富,但我相信每一瞬间都值得被珍惜。所以,我有足够的理由欣赏自己的每一个瞬间——正在弹琴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