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国乒乓球退赛?
首先说下我的观点: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最优选! 仔细回顾一下,这次事件的起因是WTT澳门赛的赛程和比赛方式引发了一些争议(主要是赛程过于密集),然后紧接着就是中国乒乓球队大批队员被确诊感染新冠。从时间线来看,这应该是比较明确的传染链条了。
那事情的本来面貌可能是这样的:在澳门参赛的队中,日本跟新加坡出现确诊病例,随后中国队也出现病例。假设此时中国队及时终止了行程,全队进行隔离观察并尽早进行核酸检测,那么在结果出来之前,完全可以采取闭环管理的模式,继续完成剩余的比赛。当然,这种情况下的比赛应该会大打折扣,毕竟运动员的状态肯定不能完全保证;但是考虑到比赛的竞技属性,这似乎也是可以接受的结果。
然而实际情况是中国队在检测出核酸阳性后,全部返回北京并立即进行医学隔离。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为什么不继续在澳门完成比赛?我觉得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刚才提到的,因为此前日本、新加坡队均有球员确诊,为了保险起见,国家队选择了第一时间返回国内,避免感染风险;第二个原因是12月初的澳门疫情尚未受到重视(直到12月5日才开始封锁),作为在跨境地区参加的赛事,国家队的成员难免要接触当地居民,所以提前返乡也是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第三个原因就是本次赛事的商业性质引起了部分网友的不适,作为曾经多次蝉联排名世界第一的中国队来说,参加这种低级别赛事无疑是一种降维打击,于是有球迷愤愤不平地表示:“让乒超联赛暂停一个月,给澳门赛区让让路”云云……说实话听到这种发言实在是有点无语,国球的地位就不需要再巩固了是吧?国家队队员就不需要休息调整了吗?用一句俗语来形容这样的人:不会真的有人以为,拿运动员们跟洋人竞赛之后再去折磨他们,就能提高他们的竞技状态吧?真不知道这种人到底有多少贡献乒乓球这项运动。
中国乒乓球队在奥运会上包揽冠亚军,导致韩国队不满而退赛,并非所谓的体育精神缺失,而是政治化思维导致的结果。
从竞技体育的角度来看,中国乒乓球队的包揽冠亚军是靠实力说话的。自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来,乒乓球就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自此之后中国乒乓球队开始崛起,尤其进入新世纪之后,国乒对世界乒坛形成全面垄断。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乒乓球项目首度采用无机胶水,这对以技术和前三板控制见长的中国队影响最大,韩国及日本的削、攻能力则大大提升,这被认为将是中国乒乓球队在本土遭遇“滑铁卢”的最好时机。但事实证明,中国队的强大并非凭借无机胶水。中国乒乓球队在北京奥运会和伦敦奥运会上包揽4金,并且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更是创纪录地将7枚乒乓球金牌及7枚奖牌全部收入囊中,是当之无愧的梦之队。
中国乒乓球队包揽冠亚军是建立在绝对实力上的,从全球的训练环境,器材,教练资源,队员水平,中国是无可比拟的优势。
韩国不满退赛,是受到政治化思维所驱动。2013年,伦敦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刚结束,韩国舆论就“一边倒”地批评许昕给张继科“做嫁衣”,这反映韩国竞技体育界的不满。这种不满情绪和韩国国内体育政治化有关。朴槿惠执政期间,韩国国内体育界受到政府的严格掌控,体育政治化色彩愈发浓厚。在2014年韩国仁川亚运会上取得创纪录的金牌数之后,朴槿惠政府提出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和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向中国发起挑战。平昌冬奥会韩国排名奖牌榜第五,成绩不甚理想。东京奥运会成为韩国政府实现体坛排名上升的一个重要机会。韩国国内媒体、体育界将国乒视作眼中钉。韩国国内有关体操、空手道、乒乓球、举重等项目裁判与中国存在利益关系的说法不绝于耳。
韩国国内出现“釜山冬奥会”的不满“先声夺人”。乒乓球一直是韩国的优势项目,韩国队曾获得世乒赛男单、女单、男双、混双的冠军,但从未染指过奥运会的单打冠军。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韩国男队还包揽了该项目的冠亚军,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韩国队就再未能在男单项目中有所建树。近年来,韩国男队的张宇镇、郑荣植等成为国乒最主要的对手之一。日本女队在东京奥运会被普遍认为成为国乒最主要的对手,但日本男队和国乒的差距依然很大。
韩国队不满国乒包揽乒乓球冠亚军的行为,是一种“碰瓷”。韩国男女队双双在奥运会上止步八强,实际上与日本队相比战绩并不突出。韩国国内乒乓球界之所以如此关注甚至不满国乒的战绩,背后是奥运奖牌榜的竞争。如果韩日两队在乒乓球男单项目中同时获得冠军将获得4枚金牌(韩日各1金,中国分获男女单2金),韩国队仅获得男子单打冠军将获得3枚金牌(中国获得2金),但如果中国包揽男女单打金牌将获得2金,韩国与日本队获得团体冠军都将获得1金。韩国队不满国乒包揽乒乓球冠亚军的行为,实际上是为了自己在金牌榜上能够排位靠前而“碰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