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戌是指什么生肖?
指的应该是这个“甲戌”,而不是某个“甲戌年”中的“甲戌”或者“甲戌月”里的“甲戌”。因为一个“甲戌”在六十甲子中出现了60次(1984+2044=4028),而一个“甲子”年却只有60个(1756+1766+……+3948+3958);同理,一个“甲午”月也只有5月(不包括闰月)那么久了。这样算来,平均下来每个“甲戌”可以对应1.67个“甲子”,或者说每个“甲戌”年可以对应近七个月的“甲午”月,显然是不合理的。所以,这种按天干地支顺序逐一对应的方法不可能是指公历或农历年份或是阴历月份。
那么,这种方法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怀疑这是古人描述“节气”的方法——把太阳周年运动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一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每两个“节”之间间隔的时间长度为一个“气”,一年有二十四节气。而甲戌就是甲日进入到戌日的那个时间点,也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节气。
为了验证我的猜测,我把节气表复制到了这里: 可以看到,从立秋开始,节气按照阳历时间依次进入,到霜降(甲戌)结束。也就是说,在一年的阳历时间里,当太阳运行到黄经210°时,无论农历是哪天,都是“甲戌”节气。同时也可以看到,节气并不是以农历月份分界的,因此说“甲戌属于哪个农历月份是不正确的”。 “甲戌”对应的公历日期基本上是一个固定的日期——寒露。但是它的具体日期每年都不一样(仅差一两天),这是因为“甲戌”这个节气的时间长度并不固定,它受冬至、夏至的影响会变动范围在一天之间。这和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格里高利历)的算法不同,我们现在的公历是平年和闰年的区分使它变得固定了。而在古代没有闰年,所以“甲戌”这个节气的公历日期就不像我们现在这么固定了。
另外,“甲戌”这一节气之后的一个“乙亥”是另一个“节气”的开始,而不是“月初”或者是“第一天”的意思,所以下面这种理解也是不对的: 把“节气”和“月份”以及“初一”联系起来是一种错误的习惯性说法。如果仅仅看古代文献的话,这种习惯性的说法是无法得到的证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