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出现原因分析?
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宏观经济体制转轨的影响,有部分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逃废银行债务的原因,也有银行自身业务经营管理不到位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受国家宏观经济体制转轨的影响,是形成不良贷款的客观原因。主要表现在国有企业缺乏活力、亏损严重,导致企业到期贷款无法偿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住房、医疗、养老等“单位包办”制度被打破后,作为“单位包办”制度的配套措施,企业待岗、下岗、内退和离退休职工的性或非正常情况下的收入锐减或中断,使一部分个人住房及消费贷款难以偿还。
2、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逃废银行债务是形成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一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丧失偿债能力形成的不良贷款,这部分不良贷款是企业内因造成的。二是企业逃废银行债务形成的不良贷款,主要是企业外因造成的。有的是企业改(制)造成的,有的是被不法企业转移、侵吞有效资产后,无法偿还本息的。
3、银行对贷款的管理失控是形成不良贷款的内部成因。一是银行内控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缺乏力度,使有形的制度变成无形的摆设,对信贷资金的“产、供、销、存”等各个环节缺乏全方位、全过程监控,使信贷管理出现的漏洞被坏人利用,使银行信贷资金失控。二是个别从业人员素质差,利用工作之便,把个人或小团体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之上,对不符合贷款条件的而发放了贷款,并且在贷后检查中丧失了原则,形成了不良贷款。三是受传统体制影响,个别从业人员对“铁饭碗”认识存在误区,对银行的改革抵制而抵触情绪大,工作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导致部分贷款形成不良。四是部分行(社)对贷款管理存在“重增量、轻存量”的现象,贷前、贷时审查严密,而贷后检查不够经常、细致,致使问题被掩盖,使贷款不能按期归还。五是有的行业、地方、企业以行政命令、协调会议、司法干预等形式插手贷款管理,使部分贷款形成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