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什么朝什么成语?
四面楚歌
战国末期,秦王先后灭了韩、赵、魏等国后,把矛头指向楚国。楚王用淖齿为相国,后来淖齿叛楚降秦。后来楚考烈王用春申君黄歇为相国,在淮水以南、长江以北修筑了三座重镇以防备秦国。秦王采纳范睢的建议,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不断吞并周围力量。
秦在连年攻打韩魏之后转移方向,把赵作为主攻对象。公元前260年爆发了秦赵之间的决战——长平之战。在长平,秦军大败赵军,坑杀降卒四十万,赵国国力被击溃。接着秦将白起又挥师攻城略地,使韩赵魏等国彻底被击垮。秦国的东面再也没有可与秦抗衡的强国了,因而秦将矛头完全指向南方的楚国。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卒,子襄王继立,春申君仍为相。
公元前234年,秦国将领白起带兵攻楚,拔郢都,烧夷陵,襄王把都城迁到陈地(今河南淮阳)。秦王派使臣通告楚怀王,说楚王若到陈地,便可放还。襄王不知是计,亲往陈地,被秦扣留。于是楚顷襄王的太子完在江南自立为王,建都寿春,是为考烈王。春申君黄歇也带着太子完到齐国求救,又与苏代去秦国谈判,最后秦竟扣留太子完。
考烈王五年(前252年),楚国在东线也遭到吴、越、瓯、扬、庐江等一批小国的进攻,被迫收缩兵力,向东防御。
公元前238年,韩非出使秦国被囚禁,写信给当时为韩国相国的侄儿韩嫣请求营救。正在秦国为人质的韩太子祺(韩嫣的弟弟)听说此事大怒,说:“韩非的文章惊心动魄,纵横捭阖,锋利得很,如不早点除掉,必为韩患。”韩嫣大怒,就向秦王进谗,韩非死于狱中。次年,秦王又以太子之名发兵攻韩,韩王被迫迁都南阳,以安危急告于魏楚。楚考烈王发兵救韩,秦军退兵。
公元前231年,秦将王翦率军攻赵,急攻燕赵,兵锋直抵河北石家庄一带。赵王被迫割地求和,燕国也迁都朝鲜半岛。秦国又乘势攻楚,先后拔襄阳、南阳。楚国西线形势危急。秦王遂又发兵十万,在王翦、蒙武的率领下,分三路进攻楚国。北路由河南向南阳进发,中路由陕西商县经湖北郧县进入江汉平原,在淮水、汝南为中坚,南路经湘江、阳岳抵江西彭蠡口。秦军先攻郢都,夺回太子完,最后进围陈都。楚考烈王无兵可派,只有亲自带兵抗秦。楚军在陈都一带同秦军展开激战,楚军战败,考烈王病死。
公元前223年,秦又派王翦、蒙武攻楚,楚军在寿春一带坚守不出。王翦采取长围久困之计,迫使楚军粮尽。楚军不得不与秦军作战,一仗下来,二十万楚军全部败没,楚将项燕兵败自杀。秦军进围寿春,楚王负刍被虏。楚将昌平君在随县自杀。
最后,楚丞相孔鲋坚守陈城,孤军无援,被迫最后出战。楚军英勇战斗,杀伤秦军七都尉,但终因兵少粮尽,全城战死,孔鲋亦壮烈牺牲。最后昌郢率领残部,在今浙江嘉兴一带与秦军作战,直至全部战卒。
楚国前后历时800多年,战国末期,楚国疆域“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成为当时中国诸国中地域最大、人丁最繁、兵力最强、粮饷最足的国家。最后还是被秦国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