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怎么取消纸质账单?
目前,我国仍在使用美国的标准(MARC)编制图书馆分类法。这种分类法的优点在于逻辑严谨、体系完整;缺点就是僵化、缺乏灵活性且不适应数字化环境。 虽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2014年发布了《关于推动传统出版业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有机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发展数字出版产业链,但是仍然没有改变图书通过纸质形式发行。 事实上,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就已经开始建设数字图书馆,将馆藏书目数据上网,供读者在网上查询。这些数字化的图书资源不仅方便了读者,也节省了图书馆的资源。 但是对于读者来说,面对浩如烟海的电子书籍,如何找到自己喜欢的书是个难题。国内很多图书馆也遇到同样问题,国内很多图书馆开始尝试建立自己的特色数字图书馆。 比如,北京图书馆与超星公司合作,建立了“中华古籍资源库”,提供5万种古籍的全文搜索和在线阅读;而国家图书馆则与腾讯公司共同启动“互联网+时代”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
许多图书馆都开始注重个性化服务,以用户为中心,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比如深圳图书馆推出二维码自助借阅服务,读者只要用手机扫描图书馆发放的条型码即可随时随地借还书;杭州图书馆与阿里巴巴展开合作,提出“零成本看书”,允许读者免费借阅包括电子书在内的所有图书。 而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其实早在2013年就开始试点推行数字化读报。根据新华社的报道,上海市正在建设智慧阅读平台,用数字技术让经典报纸永远“新鲜”,这个平台集报网端群为一体,构建“一站式”的阅读体验。
据澎湃新闻报道,为了推进这项工程,上海甚至动用了全市所有的报业集团和出版社,集中人力物力开发相关数据库。到2016年底,该平台已经汇集了200多家报社出版的近1000份报纸,以及全国各大出版机构超过3万本书籍期刊的资源。 此次上海推出电子病历更是走在行业前列。按照计划,今年起在上海试点推出的电子病例将在明年全面推广。而到了2020年,新的诊疗规范将被全部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