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属什么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己巳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先民常常把某种动、植物的异常或优良特质同某一特定的人加以关联并赋予人的属性,从而将其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标志,以便受到它的保护和保佑,同时借以激励本部落成员的战斗精神。这就是所谓的“图腾”(totem),而将这种标志称为“图腾标识”(totemic symbol)。
在现有资料中,关于“图腾”一词的最早用法来自晚清学者王韬所著《弢园文录》中的《图腾》一文,但“图腾”的概念却早已为先秦诸子所熟知。《左传·昭公十七年》即有云:“卫侯梦于北冥,见黑物,大如燕......名曰玄鸟,妇闻之,遂去之。”这里所说的“玄鸟”即《庄子·秋水》中所谓“鸱鸺”,也就是现在称作“猫头鹰”的一种动物,因其夜间能视,且性情凶鸷,故古人以为可以用作图腾标志。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鹄”字古音hú,正是现代汉语“胡”字的声符和义符,而“家”字的古音jiā,则与“狐”字的今音相仿。可见“胡”和“狐”的字形演变具有相似之处。
另外,《礼记·檀弓下》也有类似记载:“宋襄公母姓微。”《春秋》经传中还有“宋景公之母”(昭公二十六年)及“郑伯母弟”(襄公十五年)等。《山海经·海外西经》亦载:“诸沃之野……兽多狐。”“狐”即“狐貍”,其形状如狐狸,但其毛色红褐,略似火狐。由于这些动物毛色艳丽且善于伪装,易于隐身,不易被天敌发现,因此深受古代民族喜爱,常被选做图腾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