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触底了吗?

禄天哲禄天哲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经济是否见底,这个见底的定义很重要。如果以GDP增速降为负值为标志,那么中国的GDP现在已经是负值了(2014年GDP增长-3.8%);如果是以CPI升率为零为标志,那么中国现在的CPI就已经是正的了(2014年CPI上涨2.7%)。所以,所谓“经济是否见底”的问题其实是指“GDP是否见底”。 那么,GDP是否见底的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2015年中国经济将增长6.8%。这也是在对国内经济持续低迷、外部环境不断恶化的综合考量之后得出的结果。尽管相比去年底预测的7.6%略有下调,但仍然是看好中国经济的表态。 而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14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却高于预期,比上年上升2.7%。其中,食品价格涨幅达到4.9%,高出全年计划利率4.8%的水平。 如果以物价指数作为判断基础,目前中国的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加息预期增强。 以目前的状况来看,中国经济并没有见底,加之中美博弈加剧,外需不振,出口行业再度受到打击。 很多学者和专家都拿日本战后经济回升的时期跟目前的中国进行对比,认为当前中国经济类似于二战之后的日本,在低基数下存在着巨大潜力,经济增长存在“V”字型反弹的概率很大。但我们不妨进一步深入探讨一下。 一战后的日本经历了严重的通缩,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才走出通缩的阴影。在此期间,日本多次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均不佳。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通过调整结构,大力发展产业,经济得以腾飞。

然而我们应当注意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虽然经济增速迅猛,但从人均GDP的角度看其仍然处于贫穷落后状态。而目前的中国则是世界第六经济体,人均GDP已经达到7300美元,接近中等收入陷阱的临界点。 更重要的是,当时的日本是不负债的政府(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不到10%),而我们则是高负债的政府(政府债务超过GDP的60%)。2014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更是高达5.2%,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平均水平的4倍多。

如果以日本为标杆,今天我们所面对的问题是:一个低收入国家背负着高昂的财政和贸易赤字,又面临着产能过剩和内需不足的双重困扰。在这种情况下,政策利率即便要调低,也必然是很有限的。而财政政策工具的作用却是十分显著的——刺激需求,加快供给侧改革。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并辅之以适度的货币政策,是中国当前的必需之举。

初恒宇初恒宇优质答主

中国一季度经济超预期回升,同比增长18.3%,为去年一季度以来最好增速。经济触底反弹,但距离正常增长仍有距离,内生动能仍待进一步恢复。

从支出法核算来看,三大需求回暖,净出口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从生产和需求两端看,生产端仍然强于需求端,工业继续充当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不过从边际动能看,供需两端回暖速度趋于收敛,投资和消费较去年四季度加快恢复,外需动能虽强于内需,但开始有所放缓。

物价整体平稳,CPI和PPI“剪刀差”继续扩大,物价的回升和分化对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形成制约,预计短期内流动性保持不松不紧,物价不会成为牵引货币政策的直接变量。

3月金融数据虽短期回落,但信贷、社融结构持续向好,企业和住户中长贷占比提升。在财政、货币政策更加稳健中性,严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以及房地产调控更加严格背景下,货币信贷、社融增速向名义经济增速匹配,“紧信用”进程开启。

就业保持总体稳定,城镇失业率比2月小幅回落,调查失业率从5.3%下降至5.2%。就业目标接近完成全年计划的三分之一,新增就业仍具备较好基础,全年就业目标完成压力不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