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的五行属什么?
首先,“皇”字的五行属性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这涉及到了古代汉字的造字法——六书。 《说文》:“皇,大也。从宀,象屋形。古人造字,房屋本自居中,所以“皇”有“大”的意思。但是东汉许慎不知道的是,古文字中的“皇”,其字形并不像房屋,而是像双手奉屋之形,即图1-2中的“宀”字形。这说明“皇”字最初的含义是表示侍奉、供奉。《说文》中所谓的“象屋形”其实是倒错的,应该是“象侍奉之形”。
由“象侍奉之形”可以进一步引申出“帝王所居,如皇宫”之意。从字形上来看,“皇”字的五行应该属土。 但是,“皇”字后缀加“玉”成“瑝”时,其含义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五行的属性也变成了水。为什么在“皇”的基础上加一个“玉”字就能改变其五行呢?这是因为,“王”字在古代表示“佩戴玉器而统治天下的人”,可见“王”的字形是由“玉”和“大”两个字形构成的。同样,“瑝”字是由“王”与“荒”两部分构成,“荒”意为“荒野”“荒芜”,所以“瑝”本意是指“像荒野一样空旷的美丽玉石”。
“巟”“川”“永”“池”等字也都来自于“荒”字,且意思也都表示“水流长”“河道长”“永远用不完的泉水”“水池”等等,可见这些字所表示的意义与“水”密切相关。“瑝”字五行属于水无疑。 现在再来分析“皇”字,其下为“宀”,代表土地;上面部分,如果看作单人旁,则属于火;若看作偏旁“广”,则五行应属木。可见,“皇”字五行应该是水木,对应干支寅卯亥未,年柱纳音属于炉中火,日柱或时柱为天河水,命局五行喜忌为水木(火)多,金(土)少。
我们一般把皇帝理解为黄帝,而黄又是土的本色,因而皇帝是居于中央大地,象征至高无上的土德。其实,这种五行配五方之说,只是汉代董仲舒的思想,不能代表秦始皇的治国理念。秦朝建立后,丞相王绾、廷尉李斯就分封子弟与郡县制的利弊展开激烈论争。最后,秦始皇坚定地选择了推行郡县制。
秦始皇在确立郡县制的同时,对于王朝的政权色彩,则是选择了象征着权威与暴力的“黑水玄精”五行说。这种学说我第一次提出来时,还遭到一些学者的反对。后来,文物考古的成就证明了我的观点是可以成立的:
1、秦始皇的御玺是黑色的和氏璧,而非黄色的琥珀。《水经注》记载:“卞和在荆山之下得玉,奉而进之楚王,王使玉工相之,玉工相之以为石,王刑和之左足。武王得之,使玉工理而为琱,成二璧,一白,一黑......秦并诸侯,白璧入于秦,秦始皇佩之以为琱,号曰‘雍和’。”
2、秦咸阳城的宫室建筑颜色是“高门苑稼,营为通池,作为阿房”(《史记秦始皇本纪》),“画以丹墨”(《史记匈奴列传》)。阿房颜色就是黑红色,丹墨颜色为红黑颜色。
3、秦始皇推行度量衡制度改革,出土的秦权大小虽有不同,铭文也各有千秋,但是其颜色却是“黑帝玄斮”(秦三八四年权铭文),均为黑色无误。
4、近年在长沙东屯里西汉遗址出土了一枚陶质封泥,上刻篆文“九寺”。九寺在《汉旧仪》中有载:“武帝置尚书五人,吏员五十人,分为六曹。一东曹,二西曹,三南部,四北部,五中部,六户曹。”“每曹(又作室)置丞,员九,为九寺。”可见西汉长安确实存在九寺。九寺与上述“九庙”当同址或邻近,其为秦始皇玄都所在可以肯定,其建筑色彩当为黑色。
因此,综合上述史料与考古发现,秦始皇“黑水玄精”说已经确证。秦始皇为了显示大秦王朝的皇帝之威,在王朝的色彩上选择了玄色、黑色,即《易传》所谓之“水德”(黑色属水)。黑水玄精说与黄帝无关,它代表的是玄色帝都,与商朝崇尚的玄色不同。商朝崇尚玄色是因为玄色属于夜晚,是人类文明的开始之时,而秦朝崇尚玄色则与商朝相反,因为玄色代表了暴力与专制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