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怎么提产?
首先,要普及一下概念。 所谓“产量”,一般指年度比赛(含公开赛和联赛)的参赛次数,而不是指单打胜场或败场。因此一次参赛打五场,即使全场狂输八个小分,也计入五次出场;而一场比赛打三局,即使输了两局半,也只计两次出场。
其次,谈一下关于提高产量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与提高胜率有相通之处。提高产量的方法,归根结底就是增加参赛的次数,而增加参赛次数的途径主要有二:一是参加更多的公开赛和联赛,二是尽可能多打外战。因为国内赛事虽然不少,但参赛资格都是相对固定的,能参加的选手基本固定在那一批人中间,所以增加大赛参赛次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意义不大,提高产量主要还是要靠大量参与外战来实现。
要积极参与外战,就必须拥有稳定的代表中国队出赛的资格。而要想具备这个资格,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在世界大赛上取得好成绩,获得参赛门票;二是保持较高水平的现役状态,避免出局后失去参赛机会。前者需要实力,后者更需要运气。当然,如果像许昕那样同时兼具这两方面的条件那就最好不过,可以充分保证自己高产的输出,为国乒输送更多高质量的比赛战绩。
对于绝大多数选手而言,想要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是极为困难的,要么缺乏成绩,要么状态不佳。于是,很多队员为了保住参赛名额,争取晋级,不得不将更多精力投到选拔赛中,在选拔赛中苦斗一番,通过获胜获取参赛资格。这样,除了极少数比赛成绩优异且状态良好的幸运儿之外,绝大多数选手都不可避免地陷入“越老越保守,越保守越赢不了”的怪圈,既浪费了宝贵的参赛机会,又难以维持高水平现 状,甚至还可能跌落至无缘赛场的地步,可谓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