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如何融资难?

陶尽波陶尽波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2013年,王老板注册了一家民营公司,注册资本金1个亿。注册地在北京。 2014年上半年,公司经营出现困难,到下半年已经资不抵债了,这时候需要偿还银行贷款8000万,但是手上仅有5000万的现金,在还了7000多万以后,银行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王老板及保证人(另外两个股东)用个人全部财产清偿剩余贷款本息。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根据银行的申请,依法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王老板银行存款人民币600多万元,同时查封了王老板名下两套房产和两辆汽车。 王老板急得团团转,于是找到某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老徐求助。

老徐帮王老板梳理了一下财务状况,发现王老板的融资渠道除了银行贷款之外就只有来自三个股东的个人借款了,其中还有一笔2000万元的股东借款即将到期,而公司的净资产已经全部抵押给了银行,三个股东能拿出来还债的现金总计也就两三千万元。 而银行的诉讼请求是要求王老板等人用个人全部财产清偿债务,包括股票、银行存款、房屋、车辆和所有其他财产。如果真要这样操作,王老板就真的山穷水尽了!

此时,老徐决定使用一笔特殊的融资工具——保单融资。 老徐先为王老板购进了两份保险,投保人为王老板及其公司,被保险人为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保险公司分别向兴银京分行的贷款本金利息损失承担赔偿保险责任,共计1.1亿元;然后,再与平安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总金额为1亿的保险合同,由平安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承担因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向王老板发放贷款而产生的利息亏损。

为了降低保费成本,保险合同的期限仅设定为一年,期满后需继续投保的,应当办理续保手续。 为确保资金安全,双方约定,当平安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理赔给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后,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应及时通知王老板支付相应的赔付款项。如王老板逾期支付,则平安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有权直接扣收。

为了便于操作,特设立了如下操作流程: 第一年度:购买保险——借款——还款 第二年度:还款——购买保险 第三年度:还款——购买保险 第四年度:还款——购买保险 …… 第N+1年度:还款——购买保险 上述计划实施顺利,到第二期时,由于王老板及时还款,因此平安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及时依约购买了新的保单,延续了保险合同的有效性。

付歆倩付歆倩优质答主

一、抵押资产不足导致缺担保和缺信用。由于绝大部分民营企业采用的都是轻资产运行模式,普遍存在着可用于抵押融资的土地和房屋等有效资产或财产较少的现实问题。虽然有的企业也有部分房产、土地等固定资产,但普遍存在权属不清、产权证办理不完善的情况,在融资时难以通过银行贷款审核。虽然有的企业有一定数量的产品、存货等流动资产,但是商业银行对于流动资产的抵质押贷款普遍存在监管难、变现难的问题。导致不少民营企业“缺担保”“缺信用”,难以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

二、银行贷款审核严、效率低。商业银行内部往往层级较多,信贷评审流程比较复杂,对于民营企业发放贷款的审查往往较为严格,贷款审核耗时较长,对于缺乏抵押物的民营企业贷款融资来说,从提出申请并经多次补充材料,到最终获批,普遍需要一个多月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对于生产经营活动中需要应急融资的民营企业来说,往往难以及时解决所需的资金缺口问题,降低了企业活力。

三、金融产品种类较少。当前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和供给主要针对大中型企业,而市场上针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较少,部分银行推出了“小微企业创业贷”“商标抵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和税易贷等,对需要贷款的“轻资产”民营企业来说,选择余地较小。

四、融资成本较高。民营企业特别是其中的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普遍高。一是直接的贷款利息高。二是“隐性”融资成本高,如需缴纳各种费用,为获得贷款而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提供高比例担保和抵押等。综合成本,一般在12%-15%左右,普遍高于大中型企业。三是部分贷款实际综合年利率高。根据调查,商业银行贷款基准利率普遍为4.75%,但实际综合年利率一般在7%以上,根据贷款金额、担保方式、抵押物不同,再增加40%-100%的上浮幅度,综合年利率可达16%以上,而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等类金融机构年化综合利率一般更高,在30%左右,民营企业的资金运营成本大大增加。

五、市场“二八定律”现象明显。商业银行和民营企业的“倒金字塔”矛盾十分突出,从国家层面看,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但金融机构90%以上的贷款给予了20%的大中型企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特别是小微企业贷款却仅占余额的10%。

六、信息不对称和信任危机。一是部分民营企业财务情况“家底不清楚”,财务管理不规范、不透明,缺少规范健全的财务制度,或人为调整、修改财务报表、业务数据,虚增经营利润,造成银行业对民营企业存在一定的疑虑和信任危机,导致“不敢贷”,同时加大了银行识别优质客户的难度。二是部分民营企业存在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增加了银行的管理成本和运营风险,制约了民营企业贷款的增量。

七、部分银行抽贷、压贷。部分银行特别是金融机构总部对部分民营企业采取了抽贷、压贷行为,而且在贷款发放和支付时,未一次性发放,要将部分贷款资金留在贷款企业账户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正常资金需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