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禹五在五行中行属什么?
根据《尚书·大禹漠》记载,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帝喾的儿子;而《史记·夏本纪》中则称禹是颛顼之孙,帝喾之子。 那么从这两段记载里,我们可以知道的是,禹至少是黄帝一脉的子孙,与姬姓周王室同祖。至于其具体身份,我们只能通过考古来推测了。目前比较被认可的说法是,禹出身东夷九黎族部落的首领,属于有虞氏,舜帝的后代。
尧帝时,舜帝南巡,病死在南岳衡山附近,舜帝的遗体就葬在九嶷山(湖南宁远县)。后来禹前往南岳祭祀舜帝,经过九江之时,用玉作料凿出眼睛,嵌进舜帝的棺木以祭奠他。这就是“禹凿山通九泽”的典故,亦可见得禹和舜帝的关系匪浅。 根据先秦古籍里的记载来看,上古时代的部落联盟首领一般是由各个部落推举产生,而不是像汉武帝以后那样由天子直接任命。也就是说,当时的禹是以部落的名义向舜帝请命,请求率领各部落共同治水。
如果这一推断成立的话,那么治水时的禹就是部落联盟的领袖之一,而同时期的部落联盟领袖还有舜帝以及契、后稷等。这样看来,禹似乎并没有自己的直属部落,他是作为各部落联盟领袖的共同代表来治理天下的。夏朝建立之后,禹很可能把自己的名字冠于部落在先秦典籍中的称呼之前,形成“夏禹”的概念。这种称呼上的变革应该是一种新制度和新秩序的标志,即后世所谓的“家天下”的开始。
关于这一点,也可以从另一件事中得到印证:舜帝时期,东夷各部落在舜帝的率领下归属中央政权,其首领们纷纷被任命为官职,接受中原政权的调度。到禹时期,情况发生了倒置。原先隶属于中原部落的东夷各部,现在变成了服从禹的直接领导,其部落联盟领袖的地位反而被削弱了。可以想见,在禹时期乃至夏商周三代,中原王朝对待东方部落的政策应该是以分化、离间为主。
禹虽然被夏商周三代列于王侯之列,但是他应当不是出自某个单一的贵族血缘集团,而是来自东方的各个部落联盟。他的名字中的“禹”字,应当就是他所属的那个东方部落或者部落联盟的称号。就像契被称为商人之祖,弃被称为周人之祖一样,禹可能是东夷各个部落共同尊奉的伟大先祖。所以,把禹的名字连在一起表示“君临天下”的意思也很合适。 以上均系个人揣测。由于年代久远,文献缺失,很多历史事实已经无法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