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是什么生肖月?
农历是中国人创造的阴阳合历,取值公历和阴历的中间值。 以立春为岁首,即立春是阳历的新年,大年初一。 农历的月份分大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月特指12个月中那一个月。平年有365天,闰年366天,而一年之中只有12个月。农历设置闰月的目的是补偿因季节变化导致的日历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不匹配(每回归年长度约为365.2422日)。
为了便于计算,人们设置了“十一”这个特殊月份,每个月30天或者29天,平均下来每月多一天,四年后加多一天,变成闰月。所以十二个月加上闰月,一共是13个月。 这样经过多年积累,人们可以在特定的日期过春节——正月初一。 而到了农历二月,天气回暖,万物复苏。惊蛰过后,春苗破土而出,这就是农历的卯月。雨水充沛,草木茂盛,这是农历的辰月。清明到谷雨,万物萌发,拔节生长。立夏是小满,万木繁绿,浓荫如盖。小满之后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周而复始,年年如此。
当然二十四节气只是用来指示农历月份,不能像公历那样具体标示某一天。 那么,什么是农历生肖呢? 其实这个问题应该这样说:为什么农历新年会有不同的生肖? 中国古代用干支记年,甲、乙、丙、丁等十个天干依次循环,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也在循环。两者结合就是十天干十二地支,简称为干支。以干支纪年时,当年阳历元旦正好是这一年的首个干支日,也就是说春节是第一个干支日的节气。
然而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早在夏商周时期就有了自己的十二生肖属相(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而这些动物对应的方位、季节也都是有的。 问题是这种传统的十二生肖属相对应的是阳历年月日的时间参数,但中国使用的农历却是以月相盈亏、节气变化为主要特征的阴阳合历。因此农历新年在时间上的标注是不统一的,有二十四节气,也有十二地支。
这就导致了同一个农历年份,有可能出现不同生肖的情况。比如2017年出生的孩子在腊月(农历十二月)出生,农历年份同样是2017,但如果按节气来看,已经进入了戊戌年;如果按农历来看,则属于丁卯年。当然,如果按生肖看,孩子还是属狗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农历是阴阳合一的节日,既有阴历的成分又有阳历的因素。而阴历的节气变化主要是根据月亮的圆缺变化来设定的,阳历的节气也是按照太阳位置变化的。由于月球围绕地球运行一周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地球围绕太阳运行一个周期则需要365天或366天。
在阴历的月份里,可能会有一个或两个节气落入阳历当月,从而导致同一时间段内有人属于不同生肖的特殊情况发生。 这种现象虽然存在,但是概率极小,且可以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