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跑排世界第几名?
我跑过一百米、两百米,短跑;八百米、一千米,中距离;五公里、十公里,长距离。最好成绩是一百米风速十级(一级风速相当于40km/h)抢超了当时亚洲记录保持者,并打破世界纪录;八百米以上到三千五百米,都是运动会冠军或者亚军;三千米以上,基本上就是第五第六名了! 记得九几年的时候,我们学校(武钢三中)每年春季都组织一次越野赛,从南大门出发到北湖基地,约十多公里的路程。那两年我觉得自己状态很好,每年都是第一名冲线。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第二年我的成绩居然不如一些年轻同学了,第三年索性就放弃参加。
上了大学,在武大,我依然是这个风格——起跑抢跑,然后一直领先,直到最后三百米左右开始减速,缓缓冲过终点。因此无论跑多少时间,我一直是遥遥领先,偶尔有同学跟我同时冲出终点线的,但肯定是我领先他好几十米。我对自己速度能力非常有信心,曾经试一下一口气跑十五公里不带停的,大概花了四分钟左右。所以我觉得自己的硬实力应该是仅次于那些非洲朋友的。 但是我有自己的问题,就是热身不充分和休息不充分的时候很容易受伤,而且平时训练强度不够大(跟真正出色的运动员比起来),导致我的耐力很差,后程体力不支时容易掉速。
我在读初中高中的时候,遇到天气不好比赛取消的时候,我都是自己跑到操场边缘拿课本练速度练习。我记得一次是下大雪,同学们都在教室上课,我从教学楼跑到操场,一圈接一圈,一直到下课。当然那时候身体素质更好,我现在真的不敢想象用现在的身体情况和那些前辈们比。 我觉得我之所以能取得一点成绩,除了本身具有的速度能力外,还因为我对跑步的理解,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在当年是很少有人能比我更深入的。我参加过很多次全国或者国际比赛,发现大多数选手其实没有很好的技术动作,跑起来不是很规范。我就经常给他们纠正动作,可惜他们多数不听……后来这些人的成绩就上不去,有的甚至还受伤。好的技术和好的身体机能一样重要,如果只关注其中一个而忽视另一个的话,成绩不会很好。可惜的是我现在已经不能系统的去教给别人技术了,毕竟不是专业训练。
中国第一个正式参加奥运会的项目就是田径,早在1932年的奥运会上,就有中国的运动员参加到田径项目的当中。到了90年代,中国田径逐渐出现崛起的趋势,涌现出了像王军霞、刘翔等著名的运动健将,尤其是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打破了欧美对于短跨项目的统治,创造110米栏奥运会记录夺冠更是开创了新的历史。此后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中国田径逐渐又沉寂了下来。而如今中国短跑选手苏炳添和谢震业在短跑上取得的突破,又将大家的目光吸引到了中国田径。那么如今中国田径在全世界是什么水平呢?
大家在提到中国田径时,最熟悉的往往是短跑,特别是男子100米。虽然相较于欧美,中国男子百米的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中国仅苏炳添和谢震业2人曾打开过10秒大关,而牙买加这一人口不到300万的岛国就有16人跑进10秒大关,但近些年在田径内部的竞争中,中国短跑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竞争力。像近2届亚运会,中国选手甚至已能够包揽男子百米冠亚军,上届伦敦世锦赛中国短跑队更是在世锦赛上取得了3枚银牌、2次闯进4强的佳绩。2019年世界田坛百米大赛共产生了50个前三名,中国选手占了5个,且全部都是亚军。今年谢震业还在钻石联赛上以20秒34摘得200米冠军,这也是中国选手首次在钻石联赛百米、200米赛事中夺冠,可见中国短跑在世界田径内部有着较为突出的成绩。
而相比于在短跑项目上的稳定输出,中国田径在中长跑上近年来虽然难称有大的突破,但仍然保有一定竞争力。像中国在中长跑上优势较大的女子5000米/1万米目前仍处于世界中上游,本赛季中国选手就获得了钻石联赛伦敦站该项目的亚军,世锦赛中国队也成功拿到满额参赛资格,且能有2人晋级到半决赛,可见该项目在世界范围内还是有争牌甚至是冲击决赛的希望。女子马拉松如今在亚洲范围内也有争冠实力,不过在世界大赛上仍难以闯进8强行列。相较之下,中国在短跨跳栏这些项目上就较为弱势,像去年世锦赛中国仅吕会会、巩立姣闯进标枪和铅球的决赛,但仍未拿到任何一块奖牌,且中国选手在短跨跳栏这些项目上,还面临缺人甚至无人的局面。虽然今年男子三级跳远小将朱亚明跳出17米40收获钻石联赛奥斯陆站冠军,打破了尘封50年之久的赛会纪录,但这仍难以掩盖中国其它跳跃类项目实力的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