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火车票?
火车票主要是为了防止逃票及逃费的出行管理需要。
在中国,铁路曾长期被作为计划经济的象征。作为国有独资中央企业,铁道部既是铁路行车的运营主体,同时又是铁路安全的管理主体与铁路的行业监管部门。集行政、生产和商业于一身的主体资格,使其形成"政企合一,以产为主"的管理体制。
这种体制,尽管在计划经济时期以及战时经济下,能够充分发挥其大一统体制下的高效运转优势,但是,在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和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后期,却越来越成为阻碍铁路自身发展、特别是影响相关联行业经济持续发展的体制因素。
作为我国运输骨干的铁路客货运输,长期实行的是在国家计划主管部门指导下的由铁路主管部门集中管理为主、分类分级管理为辅的管理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缺乏基本的调价能力。比如车皮使用费和列车票价,就长期被作为政府定价加以严格管理。
在2005年7月之前,全国所有的客运车票价格和包房费用都只能按照铁道部在1993年规定的价格执行。在客运价格长期得不到调整的同时,铁道部虽在2004年6月获批对旅客乘车时随身携带的行李和包裹运价进行了适当调整,但对行包运价调整的幅度也相当有限。
在经历了长达12年的客票停运价格调整期后,2005年7月19日铁道部在取得国家发改委的支持下,对全国旅客列车实行了15年来第一次提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