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收是什么?
1、企业纳税指的是企业履行公民义务,缴纳税款的行为和过程。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组织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最重大的经济政策之一。这一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方式,而代之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市场的核心在于信息传递和资源优化配置效率的提高。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人们对信息的判断力存在局限,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首先依赖于市场主体即企业的理性和行为自律。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培育“文明的企业制度”的过程。这个制度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具有作为主体的独立性和作为客体的有限性——即企业既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又是受法律约束的对象。在这种制度安排下,企业和企业家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他们的惟一追求就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即利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量规避税费从而减少投入;与此同时,他们还要尽力降低各种消耗,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的消耗,因为任何耗费如果没有相应的收入补偿就会形成损失最终也要在企业利益中予以体现。这样,由于人们总是竭力避免自己不应该得到的损失所以税收这种具有强制性的无偿分配形式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2、企业所纳税款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 (1)营业税是根据营业额征税。
现行营业税税目共有9个,分别是: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每个税目下又分别设置若干小项。只要从事上述营业活动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依法纳税。具体税率根据行业特点而定。
(2)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
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费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实际缴纳的营业税税额。
(3)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法人单位征收的一种所得税。它的征税对象是企业所得。所谓企业所得是指企业经营收入扣除各项成本和费用后的盈余,它是反映企业业绩的基本指标。计算出企业所得就能准确地评价企业的经营效益。